欢迎光临画韵传媒!

榆林概况

发布时间:2019/11/2  浏览量:4545  

 地理环境 自然风貌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地处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接壤地带,位于东经107°28′—111°15′,北纬36°57′—39°34′之间,东临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北邻内蒙,南接本省延安市。黄河沿东界南下涉境270多公里,明长城横贯东西700多公里。地域东西长385公里,南北宽约263公里,总面积43578平方公里。地貌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总面积的42%,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58%。平均海拔1000至1500米。境内有大小53条河流汇入黄河,主要是“四河四川”:无定河、秃尾河、窟野河、佳芦河,皇甫川、孤山川、清水川、石马川。北部沙区有200多个内陆湖泊,红碱淖是陕西最大的内陆湖泊,总面积67平方公里,总蓄水量10亿立方米。榆林气候属暖温带和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较差大,无霜期短,年平均气温10℃,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无霜期150天左右。气象灾害较多,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干旱、霜冻、暴雨、大风、冰雹等灾害发生,尤以干旱、冰雹和霜冻危害严重。


行政区划 人口状况 全市辖榆阳、神木、府谷、定边、靖边、横山、佳县、米脂、吴堡、绥德、清涧、子洲共1区11县,222个乡镇,5625个行政村。市政府所在地榆林城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全市总人口337万,其中城镇人口50.5万人,占15%,农业人口286.5万,占85%,人均国土面积19.4亩。全市有24个少数民族,共1984人,其中回族人数最多,主要分布在定边、靖边两县。


历史沿革 名人辈出 榆林春秋为晋,战国归魏,秦统一六国后为上郡地。东晋时匈奴人赫连勃勃在榆林西部建都统万城,国号大夏。唐及五代时没夏州、银州、麟州、府州、绥州,均属关内道管辖。宋朝时榆林被北宋、西夏和金国反复争夺占领。明朝设榆林卫,为边防九边重镇之一。清朝设榆林府,民国设榆林道。建国后,榆林为地区建制,先后设有专员公署、行政公署,2000年7月改为地级市。历史上,秦朝扶苏、蒙恬,汉朝李广,唐朝尉迟敬德、郭子仪,宋代范仲淹、杨家将、折家将,明朝余子俊等名将曾镇守于此。本市先后涌现出大夏国建立者赫连勃勃、西夏王朝建立者李继迁、北宋杨家将杨继业、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等一批有重要影响的重要英雄人物。


革命史实 荡气回肠 榆林人民具有光荣的斗争传统,明末,由王嘉胤、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率领的农民起义,推翻了明王朝的统治,闯王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被毛泽东同志赞誉为“陕人的光荣”,为世界十五大农民起义之一。1900年8月,本市三边(定边、安边、靖边)爆发了义和团反天主教的斗争,一直延续到1946年三边解放,是中国历史时间最长的反教斗争。

榆林是一个革命老区,民主革命时期,为中国革命做出重大贡献。1924年在绥德师范建立了陕北第一个中共党组织。1927年发动清涧起义,是西北地区向反动派打响的第一枪。1934年建立县级苏维埃政权。1935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成为抗日战争的总后方。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我市8个县30多个村庄战斗生活一年多,在这里下达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进军令。当时,榆林农民在连年欠收生活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仍响亮地提出:“保卫毛主席,保卫党中央,保卫陕甘宁边区”等口号,全力支援前线,发生过一年七次交纳公粮的感人事迹。革命战争年代,榆林为革命英勇献身的有两万多人,涌现出李子洲、霍世英、杜斌丞、李鼎铭、张季鸾等一批革命先烈和著名人士,哺育了刘澜涛、马文瑞、郭洪涛、安子文、张达志、阎揆要、张秀山、贾拓夫、赵苍壁等一批重要的革命家和党的高级干部。

柳青的《铜墙铁壁》、杜鹏程的《保卫延安》、张映文的《扶我上战马的人》、张俊贤的《红太阳从这里升起》等小说,以及《悠悠故人情》、《沙家店粮站》、《巍巍昆仑》等电影都是历史写真,家喻户晓。


旅游名胜 瑰丽雄美 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黄土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汇聚交融,使榆林荟萃了众多风姿独特、雄奇壮美的自然人文景观。榆林古城曾“南塔北台中古城,六楼骑街天下名”,大街两侧多是四合院,被美誉为“小北京”,现在明清仿古步行街正在修建。重点文物古迹万里长城第一台镇北台雄浑壮美,大夏国都统万城遗址雄风犹在,西北地区最大的道教建筑群白云山道观巍峨壮观,陕西最大的摩崖石刻红石峡书风遒劲。陕西最大的内陆湖泊红碱淖,塞上湖景风姿绰约,泛舟碧波心旷神怡。李自成行宫、秦始皇长子扶苏和大将蒙恬墓悲壮雄浑。榆林民风淳朴性情豪放,是民间艺术之乡,热情奔放的大秧歌、高亢激越的信天游、千姿百态的绥德石狮、细腻秀美的三边剪纸,以其浓郁的黄土风情和丰厚浑朴的生活底蕴,风靡海内外。

1936年2月,毛泽东同志在清涧县袁家沟村提笔写就了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短时间内传遍了大江南北,气势磅礴;1947年10月18日,在佳芦河与黄河交汇处山脚下,为佳县县委挥毫写下了“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一面”,语重心长;同年10月22日,又在佳县白云山上挥笔题词“与时并进”,高瞻远瞩。佳县民歌手李有源,在大山峁上激情放歌“东方那个红,太阳那个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一曲《东方红》唱红了祖国的山山水水草草木木。


资源丰富 得天独厚 榆林以其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被美誉为中国的“科威特”,是正在建设的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最终实现科技融入资源型的中国“能源硅谷”。全市已发现8大类48种矿产。煤炭,预计储量2714亿吨,探明1660亿吨,神府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之一。天然气,预测储量5万亿立方米,探明储量7474亿立方米,是迄今我国陆上探明的最大整装气田,气源主储区在靖边、横山两县。石油,预测储量6亿吨,探明储量3亿吨,油源主储区在定边、靖边、横山、子洲四县。湖盐,预测储量6000万吨,探明储量330万吨。岩盐,预测储量6万亿吨,约占全国岩盐总量的26%,探明储量8854亿吨。此外,还有比较丰富的高岭土、铝土矿、石灰岩、石英砂等资源。市内自产水资源总量30.92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7.81亿立方米。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榆林进入大规模勘探开发阶段,在神华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直接参与下,国家和地方先后投入建设资金300多亿元,西煤东运形成以大柳塔为中心的现代化煤炭基地;在靖边建成亚洲最大的天然气净化装置,西气东输已实现向北京、西安、银川等大中城市供气;西电东送工程落在榆林,榆林将成为全国最大的火电生产基地。1998年,国家计委正式批准榆林为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

治沙治土 秀美山川 榆林地处毛乌素沙漠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风蚀沙化和水土流失严重,东南部丘陵沟壑区,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进入“九五”以来,国家把榆林列为防沙治沙重点地区,12个县区组织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工程、陕北防护林四期等一批重点工程。榆林人民几十年坚持“南治土、北治沙”,以“三个百树”工程为龙头,累计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4万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面积的55%;年减少入黄泥沙2.4亿吨,比五十年代减少43.5%;全市林草覆盖率达到30%,林木保存面积1629万亩,沙区860万亩流沙有600多万亩得到固定半固定,由沙进人退转变为人进沙退。涌现出了牛玉琴、石光银等治沙英雄。


基础设施 日新月异 目前,榆林铁路有3条,包(头)神(木)铁路全长189公里,境内48公里;神(木)朔(州)铁路全长274公里,境内100公里;神(木)延(安)铁路全长385公里,境内299.9公里。2003年公路建设完成投资24亿元,增长33%,相当于“九五”投资总和,全市公路总里程20540.9公里,其中等级公路5734.2公里,高速公路200公里占陕西省的五分之一,六条高等级公路同时在建,公路密度为15.37公里/百平方公里,形成以210、307国道,包神府、榆靖西省道为干线的公路网络。航空,开通西安、包头的航班。投资近3亿元,建成榆林城区世纪广场和凌霄广场。电力装机容量90万千瓦,电网有330千伏线路两条,总长268公里,330千伏变电站两座,变电容量600千伏安,110千伏线路全长1152.6公里,主网架覆盖全市。通信,济银、西呼两条国家I级干线光缆交叉经过榆林,榆林电信本地网电话交换机总容量47.6万门,固定电话用户36.1万户,城区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27部,移动通讯用户60.66万户,互联网用户3万户,是陕西第二大通信枢纽。农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路、通电、通广播电视,乡乡通程控电话。


产业壮大 经济腾飞 2004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70亿元,增长16%,预计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5亿元,增长19.8%。全年签订招商引资项目41个,实际利用外资227万美元,外贸出口创汇5119.7万美元,增长30.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00元,增加了406元。农业四大主导产业为草、羊、果、薯,占农业总产值28%,盛产小米、薯类、杂豆、油料、红枣、羊绒等,都是具有广阔市场的“无公害绿色产品”,其中大明绿豆、红小豆、荞麦,远销港澳台、日本等海内外各地,榆林已成为全国著名的小杂粮主产区。工业四大支柱产业为煤炭、油气、电力、化工,增加值达到50亿元,增长26%,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88%,其中煤炭产量达到6700万吨,天然气49.5 亿立方米,原油280万吨,甲醇22万吨,市内发电量20.8亿千瓦时.地方传统工业名优产品毛线、毛毯、地毯、皮革、羊毛防寒服质优价廉,满载着榆林人民的淳朴灵秀而享誉四方。


规划蓝图 憧憬未来 榆林人民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从长远展望,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把榆林建成西部经济强市、建成具有时代先进气息和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大市、建成山川秀美的人居环境三大战略目标,实现经济与文化建设、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和山川秀美工程建设、北部县区和南部县协调发展的“三个互联互动”,拉动呼包榆银经济开发带的迅速发展;从新世纪前二十年看,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方案,到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0亿元,比2000年翻一番多;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56亿元;到2020年,使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100亿元,比2000年翻两番多。现在,337万榆林儿女正洋溢着扑面而来的现代气息,以足够的胆略、 魄力和实干精神,满腔热情地在这块4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描绘着自己家园的美好明天。


地理地形


地质构造单元上属华北地台的鄂尔多斯台斜、陕北台凹的中北部。东北部靠近东胜台凸,是块古老的地台,未见岩浆岩生成和岩浆活动,地震极少。地势由西部向东倾斜,西南部平均海拔1600--1800米,其他各地平均海拔1000--1200米。最高点是定边南部的魏梁,海拔1907米,最低点是清涧无定河入黄河口,海拔560米。地貌分为风沙草滩区、黄土丘陵沟壑区、梁状低山丘陵区三大类。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是毛乌素沙漠南缘风沙草滩区,面积约15813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36.7%。得到治理的沙滩地郁郁葱葱;海子(湖泊)星罗棋布。南部是黄土高原的腹地,沟壑纵横,丘陵峁梁交错,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控制,生态环境有了较大改善。面积约22300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51.75%。梁状低山丘陵区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白于山区一带无定河、大理河、延河、洛河的发源地。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 占全市面积11.55%。地势高亢,梁塬宽广,梁涧交错、土层深厚,水土侵触逐步得到治理。


人口民族


2002年末,榆林市总人口为333万人,其中男性147.05万人,女性159.65万人,男女性别比例为109:100。农业人口285.98万人,占85.7%:非农业人口47.72万人,占14.3%。在总人口中,区镇人口231.09万人,乡村人口102.61万人。全市人口密度为76.58人/平方公里。2001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9.26‰,比上年降低0.69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为4.36‰,比上年降低0.13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

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初查,全市共有25个民族,除汉族外,还有24个少数民族,共1984人,其中男923人,女1061人,分布在12个县(区)。其中回族人数最多,有1189人,主要分布在定边、靖边两县。其他少数民族:蒙古族295人,藏族104人,维吾尔族44人,苗族18人,彝族98人,壮族10人,布依族14人,朝鲜族26人,满族122人,侗族9人,瑶族5人,白族6人,土家族29人,哈尼族4人,傣族1人,佤族2人,畲族1人,东乡族1人,土族1人,仫佬族1人,塔吉克族1人,鄂伦春族1人,门巴族2人。


行政区划


榆阳区辖榆阳镇、镇川镇、牛家梁镇、鱼河镇、清泉镇、金鸡滩镇、余兴庄镇、鱼河峁镇、安崖镇、马合镇、上盐湾镇、麻黄梁镇、马拉素镇13个镇和古塔乡、大河塔乡、小纪汗乡、孟家湾乡、补浪河乡、刘千河、小壕兔乡、红石桥乡、青云乡、岔河则乡、芹河乡11个乡。

神木县辖神木镇、沙峁镇、大保当镇、中鸡镇、尔林兔镇、大柳塔镇、孙家岔镇、店塔镇、高家堡镇、花石崖镇、万镇、贺家川镇、马镇 、栏杆堡镇14个镇和瑶镇乡、解家堡乡、麻家塔乡、乔岔滩乡和太和寨乡5个乡。

府谷县辖府谷镇、麻镇、哈镇、孤山镇、新民镇、庙沟门镇、黄甫镇7个镇和海则庙乡、大昌汗乡、三道沟乡、老高川乡、古城乡、墙头乡、清水乡、老五家湾乡、木瓜乡、碛塄乡、田家寨乡、武家庄乡、王家墩乡13个乡。

横山县辖横山镇、石湾镇、殿市镇、波罗镇、响水镇、党岔镇、塔湾镇、赵石畔镇、高镇、武镇10个镇和白界乡、雷龙湾乡、南塔乡、韩岔乡、石窑沟乡、艾好峁乡、魏家楼乡、双城乡8个乡。

靖边县辖张家畔镇、柠条梁镇、青阳岔镇、东坑镇、红墩界镇、杨桥畔镇、周河镇、王渠则镇、中山涧镇9个镇和高家沟乡、龙洲乡、小河乡、天赐湾乡、杨米涧乡、镇靖乡、乔沟湾乡、大洛沟乡、五里湾乡、新城乡、席麻湾乡、海则滩乡、黄蒿界乡13个乡。

定边县辖定边镇、贺圈镇、红柳沟镇、砖井镇、白泥井镇、安边镇、堆子梁镇、白湾子镇、姬塬镇、杨井镇、新安边镇11个镇和盐场堡乡、周台子乡、石洞沟乡、郝滩乡、油房庄乡、纪畔乡、王盘山乡、冯地坑乡、武峁子乡、黄湾乡、学庄乡、张崾先乡14个乡。

绥德县辖名州镇、田庄镇、石家湾镇、薛家峁镇、崔家湾镇、定仙镇、枣林坪镇、义合镇、吉镇、薛家河镇、四十里铺镇11个镇和辛店乡、白家砭乡、河底乡、中角乡、马家川乡、满堂川乡、赵家砭乡、韭园沟乡、张家砭乡9个乡。

米脂县辖银州镇、杨家沟镇、桃镇、印斗镇、沙家店镇、龙镇、杜家石沟镇7个镇和十里铺乡、姬家岔乡、桥河岔乡、高渠乡、李家站乡、郭兴庄乡6个乡。

佳县辖佳芦镇、坑镇、店镇、乌镇、金明寺镇、通镇、王家砭镇、方塌镇8个镇和刘国具乡、峪口乡、木头峪乡、螅镇乡、大佛寺乡、康家港乡、上高寨乡、刘家山乡、兴隆寺乡、官庄乡、朱官寨乡、朱家土瓜乡12个乡。

吴堡县辖宋家川镇、寇家塬镇、郭家沟镇、辛家沟镇4个镇和薛下村乡、岔口乡、工家湾乡、张家山乡4个乡。

子洲县辖双湖峪镇、何家集镇、老君殿镇、裴家湾镇、苗家坪镇、三川口镇、马蹄沟镇、市镇、周家睑镇、砖庙镇10个镇和淮宁湾乡、耳巷乡、瓜园则湾乡、李孝河乡、水地湾乡、岔乡、槐树岔乡、高家坪乡8个乡。

清涧县辖宽州镇、石咀驿镇、折家坪镇、玉家河镇、高杰村镇、李家塔镇、店则沟镇、解家沟镇8个镇和郝家塥乡、乐堂堡乡、下廿里铺乡、双庙河乡、老舍窠乡、二郎山乡、石盘乡7个乡。

自然资源


河流主要有黄河水系和全省唯一的内陆水系。黄河为晋陕界河,从府谷入境,流经府谷、神木、佳县、吴堡、绥德、清涧6县,凡270公里。全市有大小53条河流汇入黄河,主要是“四河四川”:无定河、窟野河、秃尾河、佳芦河、皇甫川、清水川、孤山川、石马川。无定河为全市最大河流,发源于定边县长春梁东麓,流经定边、靖边、横山、榆阳、米脂、绥德、清涧7县(区)。流域面积30260平方公里。较大的支流有大理河、淮宁河、榆溪河、芦河。内陆水系大的有八里河和红碱淖两个流域。八里河是陕西省最大的内陆河,发源于定边县东南白于山地,消失于东部石洞沟乡,流长约51公里,流域面积1373.4平方公里。红碱淖是陕西省最大的内陆湖泊,总面积54平方公里,总蓄水量10亿立方米,有蟒盖河、齐盖素河、尔林兔河、前庙河等12条河流流入。湖泊,在榆林俗称海子。   因为沙漠又称沙海子。全市共有264个,其中榆阳130个、神木57个、靖边52个、定边23个、横山2个,除定边的18个产盐,为盐池外,其余大都可农灌养鱼。全市浅层地下水资源约19亿立方米,可开采利用5.3亿立方米。类型有孔隙潜水、裂隙水和承压水,其中孔隙潜水贮量较多,开发价值最好。分布在河谷区、平原区、沙漠滩地区。富水地段单井抽水量大者在每日1000吨以上。地下 水的补给,北部主要依靠天然降水及下渗水、凝结水,南部主要依靠天然降水。因此,受季节影响较大。


在不同自然条件和成土母质影响下,土壤大致以长城为界,北部为栗钙土地带,南部为黑垆土地带。1982年土壤普查,全市残存地带性土壤仅占全市总面积的3.3%,而非地带性土壤十类5583.59万亩,占全市的96.7%。自然植被为草原,属欧亚草原的一部分,长城以北为风沙干草原区,南部为森林草原区。植被以草本植物为主,少部分木本植物和半灌木。全市有高等植物约527种,分属于87科,野生植物403种,以草本为主,占到86.5%。这些植物中有药用价值的21种,主要是甘草、麻草、枸杞、黄芪、柴胡、茵陈、远志、酸枣等。全市有野生脊椎动物208种,分5纲、26目、60科。有国家级保护动物七种:大天鹅、鸳鸯、秋沙鸡(二类);石貂、黑鹳、金雕、大鸨(三类)。



全市已发现八大类40多种矿产资源,其中20多种已探明储量。煤炭,预测储量2714亿吨,探明储量1460亿吨,为世界七大煤田之一。天然气,预测储量4.18万亿立方米,探明储量3184亿立方米。石油预测储量5--6亿吨,探明储量1.9亿吨。湖盐,预测储量9000万吨,探明储量3292万吨。盐田岩盐经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储字(2000)51号矿产资源储量认定书认定:岩盐探明储量854.55亿吨,远景储量6万亿吨,约占全国岩盐总量的60%以上。此外,还有高岭土、铝土矿、石灰岩、石英砂等矿产资源。

经济社会发展


2004年,榆林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70亿元,增长16%。财政收入40.3亿元,增长54.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任务19.5亿元,增长57.9%。预计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5亿元,增长19.8%。全年签订招商引资项目41个,实际利用外资227万美元,外贸出口创汇5119.7万美元,增长30.6%。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农业生产喜获丰收。全市粮食产量达到26.35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50元,增长15.5%,实现了1996年以来的第一次两位数增长。生态环境建设全面推进,完成人轨林268.6万亩,其中退耕还林236.6万亩,“三个百树”工程造林2400万株,新建和加固淤地坝2288座,新增灌溉面积3.32万亩,新修“四田”11.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00平方公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草、羊、枣、薯四大主导产业开发加快,人工种草完成166万亩,羊子饲养量达到518万只,红枣新增面积13.8万亩,薯类总产量151万吨。畜牧业产值达到1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1.3%。粮、经、饲比例由上年的67:21:12调整到64:24:12。


优势资源开发步伐 加快,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初步形成以煤炭、油气、电力、化工、轻纺、建材等行业为主的工业体系。特别是在神华、长庆、两大中央企业集团直接参与开发的带动下,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有了一个良好的起步和开端。截至目前,国家和地方已累计投入资源共享金400多亿元,建成了一批以大柳塔煤矿为代表的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特大型现代矿井,建成了亚洲最大的天然气净化厂和以靖边为中心的多条输气管线,实现了向北京、天津、上海、西安、银川等地供气,建成了两个年产10万吨、20万吨甲醇的天然气化工厂和一个年加工原油150万吨的煤油厂,建成了8万吨真空制盐厂。全市现已形成年产7000万吨原煤、50亿立方米天然气、300万吨原油、30万甲醇的生产能力和60万千瓦电力装机,成为国家重要的煤炭、天然气和甲醇生产基地。工业经济快速增长,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步伐加快。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57亿元,增长21%,工业拉动经济增长7.4个百分点。产品产销率达到99%,实现利税增长45%。国有企业产权置换率达到43%,非公有制经济占国民经济总量的40%。完成技改投资5亿元,增长28%。积极推进“三个转化”,煤炭、油气、电力、化工四大支柱产业增加值达到50亿元,增长26%,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88%。主要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全市煤炭产量达到7168万吨,总产量超过山西大同,成为全国产煤大市,增长25.5%;原油280万吨,增长14%;天然气49.5亿立方米,增长30.1%;发电量33.9亿千瓦时,增长11.5%;甲醇22万吨,增长7.8%,工业支柱产业成为增加全市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的主要力量。特别是石油“三权”收回工作全面完成,各产油县钻采公司全部并入延长油矿管理局,具有了合法的开发资质,石油行业清理整顿取得了量大成果。


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程度提高。社会力量兴办服务业的领域不断扩大,福利型、事业型的服务业向经营型、企业型转变。围绕培育住房、旅游、汽车、教育等消费热点,完善鼓励消费政策,加大商贸基础设施和网点建设,多层次开拓城乡消费领域。通信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西呼、青银两条国家一级干线光缆在榆林交汇,全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9.9万门,固定电话用户20.6万户,城市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26.9万部,移动通讯用户13.35万个,网上用户16.59万户,是陕西第三大通信枢纽;金融保险业平稳发展,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7.9亿元,增长15.8%,各项贷款余额109.3亿元,增长19.4%。


(二)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明显改善。

“九五”期间全市固定资产完成投资193亿元,平均增长19.7%,2003年完成121.1亿元,使全市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得到根本改善,投资环境明显优化。公路方面,全市公路通车里程将超过成“两纵两横”高等级公路框架,高等级公路里程将超过1000公里,成为全省高等级公路里程最长的市。铁路方面,已建成包头至神木、神木至河北黄骅港、神木至延安三条铁路,正在建设神木至山西朔州铁路,铁路里程447.9公里。年外运能力达到1亿吨。内蒙古准旗至神木铁路、青岛至银川铁路榆林段即将开工。全市39个重点建设项目,全年完成投资65亿元,增长36%。8万吨真空盐、锦界热电厂、榆靖高速高速公路、瑶镇水库等9个项目建成投运,锦界4×60万千瓦电厂、神木20万吨甲醇、火脂10万吨聚氯乙烯、榆林15万吨聚氯乙烯、榆树湾煤矿、靖王高速公路等18个项目开工建设,煤液化、清水川电厂、庙沟门电厂、50万吨电解铝、兖矿60万吨甲醇、榆林机场迁建等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建成世纪广场、凌霄广场等一批亮点工程,加快了城市道路、绿化、供热、供气、住宅小区建设和大气污染治理步伐,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7亿元,增长6.6 %,拉动全市经济增长两个百分点。外贸出口总额完成3801万美元,增长6.8 %。其中,煤炭出口完成2744万美元,增长8.85 %,农副土特产品出口完成1057万美元,增长1.75%。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34万美元,实际利用内资9.3亿元人民币,增长2.68倍。


(三)财政收入大幅增长,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全市财政收入40.3亿元,增长54.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任务19.5亿元,增长57.9%。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406元,达到5500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702元,同比增加67.1元,增长10.6%,是1998年以来首次出现的两位数增长。“两个确保”、“两个保证”和社会保障工作全面加强,就业与再就业力度加大,干部职工工资、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低保对象保障金做到按时足额发放,全年新增就业人数1.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7亿元,增长6.6%。


(四)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一年来,各级政府进一步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全市普及了六年义务教育,榆阳、神木、府谷、靖边四个县区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表壮年文盲率下降到2.1%。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目标初步实现,群众就医条件得到改善。计划生育工作基本实现“三为主”,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4.9‰。文化艺术、广播电视、体育事业日益繁荣。坚持合理开发水、土地、矿产等资源。重视环境保护,人民群众对环境污染的重视程度提高,加强对资源开发区的生态环境治理,关、停、改建了各类高污染企业,全市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上一篇:没有上一条记录
上一篇:没有下一条记录
合作媒体机构

电话:029-81779909 传真:029- 81774280 邮箱:931737117@qq.com客服QQ:931737117

版权西安悦合广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13992008306陕ICP备15007881号-1

法律顾问:陕西轩举律师事务所(姚博扬-13319186653) 技术支持:西安凤巢网络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画韵中国》陕公网安备 00000000000号